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亲子 > 新生儿

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什么?酱油等常见食物不能吃

时间:2018-02-13 13:31:46 编辑:本站整理

导读:家有小宝宝的粑粑麻麻都知道,宝贝吃了母乳半年之后,营养就不够了,需要再额外添加辅食,保障宝贝健康成长。可是,宝贝毕竟还小,稚嫩的消化系统,对于一些食物是消化不了的,下面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什么?酱油等常见食物不能吃。

家有小宝宝的粑粑麻麻都知道,宝贝吃了母乳半年之后,营养就不够了,需要再额外添加辅食,保障宝贝健康成长。可是,宝贝毕竟还小,稚嫩的消化系统,对于一些食物是消化不了的,下面唯品女人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什么?酱油等常见食物不能吃。

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什么

宝宝满一周岁前,所有食物都不应该添加任何形式的调味品。

盐:宝宝对盐具有高度敏感性,过早添加盐,会增加宝宝今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还会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,对宝宝还未成熟的肾脏造成负担。

酱油:有的妈妈说市面上有儿童专用的“儿童酱油”,这不就是专门为孩子定制的酱油吗?其实这只是一种噱头,儿童酱油也含有盐分,摄入过多酱油与过多盐分同理,使用时还是要谨慎,能不用则尽量不用。

糖:早期加糖会增加宝宝龋齿风险,宝妈可以试着学会利用天然蔬菜水果中的自然甜味香味,让宝宝爱上辅食。

味精:味精过多会影响血液中锌的利用。

蜂蜜: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,小宝宝肠胃功能较弱,肝脏解毒能力差,安全起见,不建议给1周岁内的宝宝食用蜂蜜及蜂蜜水。

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什么?酱油等常见食物不能吃

宝宝禁食的食物有哪些

禁忌食物二:1岁之内不要蜜

周岁内宝宝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,吃入蜂蜜后易引起感染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宝宝周岁后,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,故食蜂蜜无妨。

禁忌食物三:3岁以内不要茶

3岁以内的幼儿不宜饮茶。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,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、矿物质及钙、锌、铁的吸收,导致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。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很强的兴奋剂,可能诱发少儿多动症。

禁忌食物四:5岁以内不要补

5岁以内是宝宝发育的关键期,补品中含有许多激素或类激素物质,可引起骨骺提前闭合,缩短骨骺生长期,导致孩子个子矮小,长不高;激素会干扰生长系统,导致性早熟。此外,年幼进补,还会引起牙龈出血、口渴、便秘、血压升高、腹胀等症状。

禁忌食物五:10岁以内不要腌

110岁以内的儿童不要吃腌制食品。原因有二:一是腌制品(咸鱼、咸肉、咸菜等)含盐量太高,高盐饮食易诱发高血压病;二是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,它和黄曲霉素、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,研究资料表明:10岁以前开始吃腌制品的孩子,成年后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。

加热的水果可以给一岁以内的宝宝吃吗

冬天的水果即使不放冰箱冷藏,也都是凉凉的,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宝宝来说,太凉的水果可能容易刺激胃、肠道,导致不适。如果家长觉得稍许加热一下可以吃起来更舒服,也未尝不可。大部分妈妈对加热水果的担心主要有两点,一是营养价值的保留,二是口感的影响。事实上,加热对于水果的营养价值并不会有很大的损失。即使如不耐高温的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1 ,彻底煮熟后的损失量也仅为 10% 和 26% 左右,稍许加热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另外,加热后的水果纤维软化了,反而更利于宝宝吞咽和消化。至于口感……那就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了。总的来说,冬天给宝宝吃水果,可以稍许加热下,例如将切块的水果浸泡在热水中片刻,然后再给宝宝食用。当然,如果你跟宝宝都不介意,吃了也没什么舒服,直接吃凉水果肯定更方便啦。

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什么?酱油等常见食物不能吃

一岁以内的宝宝可以喝酸奶吗

酸奶营养价值高,父母很乐意让孩子喝酸奶。不过,这些都是你想的,处于婴儿期的孩子,胃肠道系统发育尚未完善,胃黏膜屏障并不健全,胃酸、胃蛋白酶活性较低,4—6个月时也仅为成人的1/2。而酸奶的加工经过一个酸化过程,PH值较低,进入胃肠道后,可“腐蚀”婴儿娇嫩的胃肠黏膜,影响消化吸收。 此外,婴儿胃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处于生长变化阶段,尚不稳定,饮用酸奶可能会引起嗜酸乳杆菌群摄入过多,导致肠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失调,从而引发肠道疾病。 因此,一岁以内的孩子不宜喝酸奶。一岁以上的孩子虽可以喝酸奶,但不要空腹喝,原来,空腹时胃内的环境不利于嗜酸乳杆菌的生长,这会让酸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,因此餐后两小时喝最佳。

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什么?酱油等常见食物不能吃

标签: 宝宝饮食

5H跟帖

`

猜你喜欢

二维码

网站简介| 网络营销| 法律声明| 友情链接| 联系我们| 意见反馈 Copyright © 2019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唯品女人网版权所有闽ICP备19016792号
提示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;请谨慎参阅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本网站敬告网民:身体若有不适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